时间:2019-12-23 作者:剧中人
自五月份临时起意决定拍摄合肥城中村全景项目至今,已经过去足足半年。
可能短期内不会再有计划地进行这一主题的拍摄了,所以用这篇文章,回顾下近半年来合肥城中村主题的拍摄历程。
合肥城中村全景:https://720yun.com/t/3cejrz4wtw2
图一:城中村全景效果图
不知道你是否看过五月份小剧写的《合肥城中村-全景摄影计划》,这篇文章就是最初决定拍摄合肥城中村全景计划的时候写的。
也算是机缘巧合,那天在找车位瞎逛的时候,发现了一处非常有意思的迷你城中村。结合自己之前的全景拍摄经历,一时间迸发出拍摄合肥城中村的想法。
图二:赵小郢城中村
城中村作为一种被城市包围的形态,如果配合无人机的辽阔的视野,再借助全景的表现形式,在视觉上肯定极具冲击力。
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过程,城中村寿命的终结也是必然。这份记录既可以作为历史的一份见证,也能够给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留下一份回忆。
基于这两个想法,合肥城中村全景摄影的想法就立刻出现在我脑海里。
现如今的合肥已经是拥有八百多万常住人口,面积高达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大型城市。
如果想要以合肥城中村为主题进行拍摄,仅仅拍摄两三座城中村是远远不够的,但是单靠我一人之力覆盖整个合肥也不太现实。
可能你不太了解,全景的拍摄很容易受到天气影响,而且后期制作相当耗费心力。
考虑到这儿,小剧竟然打起了退堂鼓。
不过回想到【缘起】部分聊到的那两个想法,极具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和转瞬即逝的城市新城代谢过程,还是令我心之所往,愿意为了这个主题拍摄而努力。
很快小剧就决定开启这场神奇的旅途:合肥城中村,全景拍摄之旅。
可能你会问:不就是一个人瞎拍点东西么,搞什么官宣仪式感 ?
因为小剧深知自己的懒惰与健忘,任何非公开的 FLAG,最终都有可能只是一个 FLAG 而已。
为了避免项目流产,小剧在对外宣传上做了以下三件事。
万事开头难,为了将拍摄任务更好的进行下去,我写了《合肥城中村-全景摄影计划》这篇文章。
一来是正式立个 FLAG,督促自己尽快将拍摄任务执行下去,避免因为懒惰不了了之。
二来是将它作为一份对外的解说文档,当我在面向好友、陌生人聊到合肥城中村这一拍摄计划时,可以把它当作一份随时可用的补充说明。
毕竟有本职工作在身,拍摄任务只能在周末、上下班期间完成。而且业余时间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要处理,偶尔还要加班。因此找到一个好的任务管理工具非常有必要。
看板是工作中常用的一种任务管理工具,很多项目管理者非常喜欢这个工具。
这里不得不感谢 Github 免费提供的看板工具,借助于 Github 我创建了【合肥城中村 - 全景拍摄计划】的任务看板。
在这个任务看板里,我创建了四种任务状态,分别是:计划、待后期、已上传、无法拍摄。可以理解成我们程序开发中的需求池、开发中、已上线、需求废弃。
图三:任务看板截图
既然要立 FLAG,就要让更多的人了解,并且参与其中。
基于前面文章、看板的准备,再结合实际拍摄的一些照片,小剧将它们整理成了一份有说明、有照片、有计划的物料。
在朋友圈、各种摄影交流群、以及合肥本地的各个小的渠道内做了分发。
通过互动与交流,小剧了解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,也对摄影计划做了一些细化和调整,这部分会在下面展开。
图四:朋友圈截图
在前期一堆准备任务进行之后,收到了很多朋友的反馈。
绝大多数是分享自己了解的城中村,也有部分朋友会将一些最新的拆迁公告、新闻报道转发过来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整理,再结合自己的探索之后,小剧对合肥城中村的分布有了大致的了解。
最终计划第一期拍摄范围为:合肥二环路以内的绝大多数城中村。
可能你会问:手机的各种地图 APP 这么方便,为什么还需要纸质地图 ?
手机确实非常便利,但是在户外拍摄时,手机充当的角色非常多。
扫共享单车、路线导航、买包子、打电话、遥控无人机等一系列功能。在拍摄任务间隙如果携带一张纸质地图,可以让自己同步做很多事情。
并且纸质地图可以很方便的随手标记一些笔记。
图五:纸质合肥地图
规划拍摄行程是筹备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,这一步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拍摄任务进行得顺利与否。
为了提高拍摄效率,需要将一座座独立的城中村,串成一条条拍摄行进的路线图。
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城中村之间的距离,不同交通工具往返耗费的时长,以及踩点 + 拍摄所需时间。
以卫岗的城中村为例,来聊下规划过程都是怎么进行的。
这次我有半天的时间可以用来拍摄,大约是三到四个小时。
我从纸质地图上找到城中村分布相对集中的卫岗,按照一座城中村拍摄需要耗费大约十五分钟左右,相邻城中村骑行十分钟的速度来算,应该刚好能把卫岗拍摄完成。
于是初步计划开车前往一号城中村,找个位置将车停下来。再借助共享单车穿行于大街小巷,按顺序走完六座城中村。最后再从六号城中村骑行回到一号城中村,结束半天的拍摄行程。
图六:卫岗地图
这里的规划还算简单,只借助了自驾 + 共享单车就能完成拍摄。
在北一环三角线桥附近的拍摄规划更为复杂,因为各个城中村是一条直线往东走的,结束时因为离停车点过远,只能打车回到停车点。
因为每次拍摄都有行程规划,所以拍摄执行起来还算轻松。
痛苦的是拍摄行程集中在 6-8 月份,正是合肥这座城市酷暑难耐的时节。每次行程结束少不了汗流浃背,也算是另一种减肥的方式了。
这里还是老生常谈一句,外出拍摄一定要养成提前将设备充满电,清空存储卡的习惯,最好带一部备用手机,再备一点现金。
别问我为什么要带现金,一个人在外面,手机没电的尴尬谁也不想遇到。
因为每次去往的目的地都不一样,周边环境也千差万别,而且时间并不充裕。因此都是随缘而定,能遇到一家快餐店就已经很满足了。
幸运的话会在小巷子里遇到一些不是广为人知的美食,绝大多数都是一份盒饭草草了事。
图七:美食集锦
因为是用无人机拍摄,难免会有人好奇围观。所以每次都会挑选一个静僻的角落起飞,拍摄完成迅速降落。
然而我还是低估了吃瓜群众的好奇心,他们总是能在小飞机降落前准确的找到我的坐标,然后问出那三个经典的问题:
当然有时也会遇到一些有意思的人,在拍摄卫岗城中村时就遇见一位老大哥,一眼就识别出了我程序员的身份。
我也是好奇,我一不秃顶,二没穿格子衫,骑着单车玩着无人机被认出来是程序员也是挺神奇的。
后来加了微信才了解到,人家可是工作了数十年的古董级程序员,可怕。
图八:吃瓜群众【非程序员】
到目前为止,共拍摄了近三十座城中村,也算见过不同规模不同阶段的城中村。
因为小剧只是从一个摄影爱好者的角度来看待城中村,可能无法延伸去理解拆迁矛盾、开发商、钉子户、拆二代之类的话题,所以这里只谈个人的看法。
像照山新村这类原住民仍在居住,并且暂无拆迁计划的城中村不多,行走在其中道路宽阔一片干净整洁实属少见。
更多的城中村和卫岗很相似,租户比例较多(未经考证,纯个人感觉),内部道路较为狭窄,新旧线路交织,有着很厚重的年代感。
如今的葛大店却已经早没有了当年的面貌,这类拆迁进行中城中村,很容易沦为垃圾分拣的聚集地。少量依旧居住在这儿的住户产生的生活垃圾虽然量小,但很容易堆积起来,是比较糟糕的一种状态。
图九:凌乱的电线
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城中村,是位于省儿童医院背后的吴夹弄。
这片区域应该合肥城中村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个了。印象深刻倒不是因为它的面积庞大,而是因为它的另一个别称。
熟悉合肥朋友可能会知道,这片城中村又被称之为「癌症村」。
这里居住着大量外地前来求医的孩子,行走在这片城中村内,有一种别样的气氛,安静又沉闷。
给这片灰褐底色的城中村增添一抹色彩的,是一处面积不大的中途宿舍,不想在这里展开比较沉重的话题,关于这个地方可以自行了解。
图十:中途宿舍
经过半年的拍摄,合肥二环内稍具规模的城中村已经基本拍摄完毕。
二环外虽然仍存在大量的城中村,但是城市包围农村的感觉并不强烈,因此短期内并没有拍摄计划。
如果发现二环内有遗漏的城中村,或者二环之外近期面临拆迁,周围建设相对较好的地方会考虑择机进行。
所以,拍摄还会继续,希望这份全景项目能给合肥留下一份不一样的回忆。
相关链接